字号调节
三个月、87 个有效买家——这不是一次幸运的爆发,而是把批量群发邮件这件事做成一套可复用流程的结果。这套方法我们随后用于多个市场项目,都取得了稳定效果。
下面我完整拆解整个过程,内容非常适合外贸团队直接复用。
为了避免数据膨胀,我们对“有效外贸买家”的定义非常严格:
明确回复邮件
愿意继续沟通(询价、索样、确认 MOQ)
已进入业务跟进/报价流程
换句话说,不是简单的“打开邮件”或“点一下链接”,而是真正在逐步靠近成交的客户。
过去我们也试过“海量群发”,但回复率极低。后来我们把批量群发邮件拆成五个模块:
名单(质量优先)
发信信誉(域名与发送策略)
内容个性化
分组与跟进节奏
数据反馈与优化
与此同时,我们引入了 Geeksend 作为批量发送邮件的平台,用它来负责:
分批发送(控制发件节奏)
自动跟进
打开/点击/回复数据监测
根据 IP 池与发件信誉自动优化送达率
这样业务团队不再纠结“Excel + 手动发送”的繁琐工作,而是把精力放在真正重要的:文案、客户洞察、询盘转化。
我们从 4 个渠道整理名单:
展会名录
B2B 平台导出
CRM 老客户库
行业企业数据库
然后进行:
去重
邮箱有效性检测
删除无效、高风险或个人邮箱
按国家/行业标签化
最终确认的名单只有最初的 60% 左右,但 质量明显提高。
我们配置了独立域名,并在 Geeksend 里统一设置:
SPF
DKIM
DMARC
退订链接
发件人名称
发送频率控制
随后用“预热模式”逐步增加发送量,从每天几十封到数百封,避免被判为垃圾邮件。
每一封批量群发邮件都遵循一个简单但有效的框架:
① 第一段:一句与对方行业相关的观察或痛点
例:他们最近采购趋势、市场变化、成本需求等。
② 第二段:我们能提供的具体价值(不超过 3 行)
重点讲“能帮对方解决什么”,而不是长篇介绍自己。
③ 第三段:一个轻量的下一步请求(CTA)
例如:
能否发送一次报价?
是否愿意确认样品?
是否能告诉我你当前需求规格?
Geeksend 给我们带来一个优势:
变量自动插入(联系人名、公司名、国家、产品类型),实现批量发送但不显得模板化。
我们把名单按以下方式拆分:
行业(五金、机械、家居等)
国家(欧美、中东、东南亚)
公司规模(小B / 中B / 大B)
每组对应不同的邮件主题、不同的案例、不同的 CTA。
跟进节奏这样设置:
| 阶段 | 时间 | 内容 |
|---|---|---|
| 首封 | Day 0 | 简洁介绍 + 明确价值 |
| 跟进 1 | Day 4 | 案例或产品亮点补充 |
| 跟进 2 | Day 9 | 强 CTA,如样品邀请 |
Geeksend 的自动跟进帮我们省下大量人工操作,把回复集中交给业务处理。
Geeksend 提供的打开率、点击率、回复数据让我们能快速 A/B 测试:
主题行(长短、提痛点、提产品)
邮件长度(短文案 vs. 中等长度)
CTA 的不同(索样 vs. 索需求 vs. 约通话)
产品照片有无
发送时间(当地上午 vs. 当地下午)
其中最显著的优化是:
主题行缩短 30% → 打开率提升 18%
CTA 做成一个轻量问题 → 回复率提升 0.7%
国家分组之后 → 对欧美市场的转化提升明显
最终数据如下:
发送量:约 6,500 封
整体打开率:28% 左右
回复率:3.2%
进入实质沟通的有效买家:87 家
这些买家后来进入了:
询价流程
MOQ 沟通
看样阶段
甚至部分直接进入下单洽谈
这里面 40% 以上的询盘来自第二封或第三封跟进,也就是说:
没有“智能跟进”,效果会直接砍掉一半。
Geeksend 的自动化跟进,是我们能做到持续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。
结果就是:没人回。
当时整个域名差点被封杀。
国外买家没时间看长篇介绍。
大量潜在买家其实在第二封才会回。
用了 Geeksend 后我们才真正做到可量化、可优化。
这三个月最重要的经验就是:
批量群发邮件不是“量”,而是“系统化”。
它由五件事共同决定:
好名单
好发件信誉
好内容
好跟进节奏
好工具(我们用的是 Geeksend)
如果你把这五件事都做到 70 分以上,你不可能拿不到结果。
这套流程我们已经复制到多个产品线,并且持续带来询盘、样品、报价需求。
相关推荐